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

IsoMike - FSQ



Hi Fi Review (June 2007) 劉志剛先生

法拉街絃樂四重奏

如果不是聽IsoMike發燒錄音,我不會認識美國的法拉街(FryStreet)絃樂四重奏團。

如果法拉街四重奏團在03午冬天沒有去Ogden捧老師David FinckeI的場(音樂會),他們未必遇上Ray Kimber - Kimer Cables的老闆、IsoMike技術開發者之人兼錄音師。是 Finckel在該音樂會後介紹雙方認識,並鼓勵二者在錄音事宜上合作。

Ray Kimber顯然很欣賞Fry Street Quartet(下簡寫為 FSQ),第一個合作成果已是一款孖碟,主題是「現代主義之聲音與絃樂四重奏」。收錄作品包括貝多芬A大調Op.l8 No.5;貝多芬a小調Op.132;史特拉汶斯基「給絃樂四重奏的三首作品」;Ned Rorem的第四號絃樂四重奏;J Mark Scearce(生於1960)的第一絃樂四重奏(Y2K)。每一首都有劃時代的意義,都為絃樂四重奏這種表現形式/媒界開疆闢土。

且慢;誰是FSQ,有甚麼來頭?

始創於1997,在著名的Vermeer四重奏團的大提琴手 Marc Johnson的指導下,Jessica Guiden(小提琴) Rebecca McFaul(小提琴)Russell Fallstad(中提琴) Anne Francis(大提琴)組成了 FSQ Fry Street?樂團最初期的排練場所 ,位於芝加哥的Fry Street。這樣為樂團取名字也許是隨便了些,但這名字好在特別、易記得。

成立不久的FSQYellow Springs比賽和Banff國際比賽中獲獎並得觀眾欣賞,樂評稱讚。他們赴以色列參加國際"Encounters"室內樂Seminar 有機會跟lsaac Stern學習。Stern邀請FSQ回到美國後,到紐約市參加lsaac Stern室內樂工作坊。隨後又安排FSQ在卡奈基音樂廳首演。卡奈基廳和美國政府的State Programming還委派FSQ去巴爾幹半島諸國,擔任文化大使;FSQ開始踏上國際舞台。這次巡迴演出的節目有個美國主題,節目包括Scearce 'Y2K'四重奏的歐洲首演;這首作品是"Meet the Composer"出資委約、特別為FSQ而作的。後來FSQ又到法國、捷克和奧地利,在當地的音樂節上演奏。"Strad" "Chamber Music America"兩本雜誌在2000年不約而同有專題文章介紹這支四重奏新力軍。

FSQ的音樂會通常揉合古今作品 ,他們著名的serles包括了為觀眾而辦的講座與研討會;音樂會在細場館舉行,氣氛intimate。他們得到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Chamber Music America的為期三年的 "Rural Residencies" Grant,以北卡羅連納Hickory小鎮為基地,在廣泛地區教學、公開排練及演出,每年的外展音樂會逾一百場。Hickory無論是學習樂器和聽室內樂音樂會的人數都以倍數上升。到三年任期屆滿,FSQ離去後,室內樂己成為 Hickory文化生活的重要部份;當地杜區甚至集資繼續辦quartet residency計劃。

FSQ下一個教育工作在猶他州立大學的Caine藝術學院,他們受聘為Faculty Quartet in Residence。為表揚FSQ對猶他州的貢獻,M.E. Caine基金會頒了Caine Young Scholars AwardFSQ,這筆錢讓FSO可延續其research、教學及社區外展藝術推廣計劃。

由於猶他州立大學跟奧地利的Carinthia大學建立交換計劃,FSQ近來還頻頻在奧國Mozart Gemeinde室內樂系列音樂會上登台。

用了近八百字介紹法拉街四重奏團的資歷,也應該講講他們的演出如何。先引述《紐約時報》吧:"....the robust,young Fry Street Quartet was a triumph of ensemble playing.

1 / 2 ...... continue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