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

IsoMike - FSQ page.2



用了近八百字介紹法拉街四重奏團的資歷,也應該講講他們的演出如何。先引述《紐約時報》吧:"....the robust,young Fry Street Quartet was a triumph of ensemble playing.

 

從他們的第一款IsoMike錄音 (即孖碟)可聽出,這是一個dynamic的、活力充沛的室樂組合,演奏情緒高漲,很有一股內聚又外溢的intensity。既奏貝多芬又拉廿世紀音樂,FSQ在此表現出一份技術上的正確又敏銳的判斷力。作品詮釋方面,這錄音告訴我們,FSQ有很高的瞭解與洞察力,又能用清晰的技術語言表達音樂裏的思想感情。這反映四位成員對每首作品的內在結構有深入了解,不然怎能把它們「據為己有」?

 

史拉達汶斯基的Three Pieces在今人耳裏依然是抽象得很的「純音樂」,FSQ不作多餘的「解畫」,簡明清楚地把它拉出來。有人說這Three Pieces好比繪畫界的cubist派系,聽FSQ的依書直說後,我有同感。Scearce"Y2K"四重奏據說是要表現現代人的焦慮情緒,甚至恐慌。這是他的第一號絃樂四重奏。並非avant garde作品,我們甚至嗅到十九世紀和聲與音樂語言的影響。不同Stravinsky的冷冰冰,Scearce這首"Y2K"是用「情」寫出來的。FSQ的演出表現了它的「力」和intensity,頗有說服性。

 

孖碟CD2的「重心」曲目是美國作曲家Ned Rorem寫於71歲的第四號絃樂四重奏。這是FSQ的保留曲目。

 

                                                       

Rorem生於1923,二次大戰後有大約十年旅居巴黎。他對法國的音樂美學sensiblllty深有共鳴。 Rorem基本上是個「人聲」作曲家。一方面,他的逾百首歌曲使他在音樂界享負盛名;另一方面,他自稱是用「唱的方法」去構思他的所有作品;包括純器樂作品。他說 :"無論我是為tuba   tamboUrlne還是為tublar bells作曲,it is always the singer within me crying to get out."

 

他的第四號四重奏以色彩豐富著稱,這是由十樂章組成的一套組曲,每樂章短小精悍,最長的五分餘鐘,最短的不足一分鐘長。每一樂章都有一個標題,對應畢加索的一幅畫。這作品片斷式的結構 - 彷彿一幅音樂小插圖緊接看另一幅 - 令人想到拼貼藝術;這更加強了人們聯想到畢加索。Rorem承認受畢加索作品敵發,但他警告聆聽者:音樂內容跟其標題並沒有太明顯的聯繫,「音樂只代表它自己。」Rorem強調。但由於標題確實存在(許多抽象畫也有標題),我們實在很難不想像到文字、意象和聲音的微妙對話。

      

作曲家表明,叫自畫像(Self Portrait)的樂章是整首作品的核心,篇幅也以它最長。這個樂章的主角是大提琴,表現形式顯然是聲樂化的;音樂很depressive、痛切。Rorem建議演奏者要表現一種「可怖和漠不關心」。Rorem說,這是要表現任何藝術家(甚至是任何人)的脾氣;也就是自我表現的慾望被Alter Ego冷酷的自我保護所牽制,產生的鬱結憤懣。

       

FSQ完全掌握了Rorem感情起伏幅度宏大的音樂idiom,儘管用superlatives去稱讚他們的技與藝吧 - 真的很難被超越。

       

兩首貝多芬四重奏,「A大調」的古典型態和典雅細緻,「a小調」那首的浪漫風的angstpathos(留意第三樂章),還有它整體的scopeFSQ都富智慧與感情的準確展現。

 

較近期錄的海頓Op9/40p77/2FSQ一樣手到拿來,以他們一貫的準繩度和細膩的ensembIeship,精彩地奏出。Op.9/4的精美與可愛活潑,令人愉悅。Op.77/2的熱忱與堂皇,特別是行板樂章的詩情與優雅,令人讚美。總之,FSQ是值得留意的一支四重奏。只是,最近Jessica Guideri 離隊而 William Fedkenheuer加入,未知新組合磨合成怎樣。聽本文介紹的兩款錄音就不用擔心 (創團原班人馬),水平肯定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