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

IsoMike - FSQ page.2



用了近八百字介紹法拉街四重奏團的資歷,也應該講講他們的演出如何。先引述《紐約時報》吧:"....the robust,young Fry Street Quartet was a triumph of ensemble playing.

 

從他們的第一款IsoMike錄音 (即孖碟)可聽出,這是一個dynamic的、活力充沛的室樂組合,演奏情緒高漲,很有一股內聚又外溢的intensity。既奏貝多芬又拉廿世紀音樂,FSQ在此表現出一份技術上的正確又敏銳的判斷力。作品詮釋方面,這錄音告訴我們,FSQ有很高的瞭解與洞察力,又能用清晰的技術語言表達音樂裏的思想感情。這反映四位成員對每首作品的內在結構有深入了解,不然怎能把它們「據為己有」?

 

史拉達汶斯基的Three Pieces在今人耳裏依然是抽象得很的「純音樂」,FSQ不作多餘的「解畫」,簡明清楚地把它拉出來。有人說這Three Pieces好比繪畫界的cubist派系,聽FSQ的依書直說後,我有同感。Scearce"Y2K"四重奏據說是要表現現代人的焦慮情緒,甚至恐慌。這是他的第一號絃樂四重奏。並非avant garde作品,我們甚至嗅到十九世紀和聲與音樂語言的影響。不同Stravinsky的冷冰冰,Scearce這首"Y2K"是用「情」寫出來的。FSQ的演出表現了它的「力」和intensity,頗有說服性。

 

孖碟CD2的「重心」曲目是美國作曲家Ned Rorem寫於71歲的第四號絃樂四重奏。這是FSQ的保留曲目。

 

                                                       

Rorem生於1923,二次大戰後有大約十年旅居巴黎。他對法國的音樂美學sensiblllty深有共鳴。 Rorem基本上是個「人聲」作曲家。一方面,他的逾百首歌曲使他在音樂界享負盛名;另一方面,他自稱是用「唱的方法」去構思他的所有作品;包括純器樂作品。他說 :"無論我是為tuba   tamboUrlne還是為tublar bells作曲,it is always the singer within me crying to get out."

 

他的第四號四重奏以色彩豐富著稱,這是由十樂章組成的一套組曲,每樂章短小精悍,最長的五分餘鐘,最短的不足一分鐘長。每一樂章都有一個標題,對應畢加索的一幅畫。這作品片斷式的結構 - 彷彿一幅音樂小插圖緊接看另一幅 - 令人想到拼貼藝術;這更加強了人們聯想到畢加索。Rorem承認受畢加索作品敵發,但他警告聆聽者:音樂內容跟其標題並沒有太明顯的聯繫,「音樂只代表它自己。」Rorem強調。但由於標題確實存在(許多抽象畫也有標題),我們實在很難不想像到文字、意象和聲音的微妙對話。

      

作曲家表明,叫自畫像(Self Portrait)的樂章是整首作品的核心,篇幅也以它最長。這個樂章的主角是大提琴,表現形式顯然是聲樂化的;音樂很depressive、痛切。Rorem建議演奏者要表現一種「可怖和漠不關心」。Rorem說,這是要表現任何藝術家(甚至是任何人)的脾氣;也就是自我表現的慾望被Alter Ego冷酷的自我保護所牽制,產生的鬱結憤懣。

       

FSQ完全掌握了Rorem感情起伏幅度宏大的音樂idiom,儘管用superlatives去稱讚他們的技與藝吧 - 真的很難被超越。

       

兩首貝多芬四重奏,「A大調」的古典型態和典雅細緻,「a小調」那首的浪漫風的angstpathos(留意第三樂章),還有它整體的scopeFSQ都富智慧與感情的準確展現。

 

較近期錄的海頓Op9/40p77/2FSQ一樣手到拿來,以他們一貫的準繩度和細膩的ensembIeship,精彩地奏出。Op.9/4的精美與可愛活潑,令人愉悅。Op.77/2的熱忱與堂皇,特別是行板樂章的詩情與優雅,令人讚美。總之,FSQ是值得留意的一支四重奏。只是,最近Jessica Guideri 離隊而 William Fedkenheuer加入,未知新組合磨合成怎樣。聽本文介紹的兩款錄音就不用擔心 (創團原班人馬),水平肯定高。

IsoMike - FSQ



Hi Fi Review (June 2007) 劉志剛先生

法拉街絃樂四重奏

如果不是聽IsoMike發燒錄音,我不會認識美國的法拉街(FryStreet)絃樂四重奏團。

如果法拉街四重奏團在03午冬天沒有去Ogden捧老師David FinckeI的場(音樂會),他們未必遇上Ray Kimber - Kimer Cables的老闆、IsoMike技術開發者之人兼錄音師。是 Finckel在該音樂會後介紹雙方認識,並鼓勵二者在錄音事宜上合作。

Ray Kimber顯然很欣賞Fry Street Quartet(下簡寫為 FSQ),第一個合作成果已是一款孖碟,主題是「現代主義之聲音與絃樂四重奏」。收錄作品包括貝多芬A大調Op.l8 No.5;貝多芬a小調Op.132;史特拉汶斯基「給絃樂四重奏的三首作品」;Ned Rorem的第四號絃樂四重奏;J Mark Scearce(生於1960)的第一絃樂四重奏(Y2K)。每一首都有劃時代的意義,都為絃樂四重奏這種表現形式/媒界開疆闢土。

且慢;誰是FSQ,有甚麼來頭?

始創於1997,在著名的Vermeer四重奏團的大提琴手 Marc Johnson的指導下,Jessica Guiden(小提琴) Rebecca McFaul(小提琴)Russell Fallstad(中提琴) Anne Francis(大提琴)組成了 FSQ Fry Street?樂團最初期的排練場所 ,位於芝加哥的Fry Street。這樣為樂團取名字也許是隨便了些,但這名字好在特別、易記得。

成立不久的FSQYellow Springs比賽和Banff國際比賽中獲獎並得觀眾欣賞,樂評稱讚。他們赴以色列參加國際"Encounters"室內樂Seminar 有機會跟lsaac Stern學習。Stern邀請FSQ回到美國後,到紐約市參加lsaac Stern室內樂工作坊。隨後又安排FSQ在卡奈基音樂廳首演。卡奈基廳和美國政府的State Programming還委派FSQ去巴爾幹半島諸國,擔任文化大使;FSQ開始踏上國際舞台。這次巡迴演出的節目有個美國主題,節目包括Scearce 'Y2K'四重奏的歐洲首演;這首作品是"Meet the Composer"出資委約、特別為FSQ而作的。後來FSQ又到法國、捷克和奧地利,在當地的音樂節上演奏。"Strad" "Chamber Music America"兩本雜誌在2000年不約而同有專題文章介紹這支四重奏新力軍。

FSQ的音樂會通常揉合古今作品 ,他們著名的serles包括了為觀眾而辦的講座與研討會;音樂會在細場館舉行,氣氛intimate。他們得到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Chamber Music America的為期三年的 "Rural Residencies" Grant,以北卡羅連納Hickory小鎮為基地,在廣泛地區教學、公開排練及演出,每年的外展音樂會逾一百場。Hickory無論是學習樂器和聽室內樂音樂會的人數都以倍數上升。到三年任期屆滿,FSQ離去後,室內樂己成為 Hickory文化生活的重要部份;當地杜區甚至集資繼續辦quartet residency計劃。

FSQ下一個教育工作在猶他州立大學的Caine藝術學院,他們受聘為Faculty Quartet in Residence。為表揚FSQ對猶他州的貢獻,M.E. Caine基金會頒了Caine Young Scholars AwardFSQ,這筆錢讓FSO可延續其research、教學及社區外展藝術推廣計劃。

由於猶他州立大學跟奧地利的Carinthia大學建立交換計劃,FSQ近來還頻頻在奧國Mozart Gemeinde室內樂系列音樂會上登台。

用了近八百字介紹法拉街四重奏團的資歷,也應該講講他們的演出如何。先引述《紐約時報》吧:"....the robust,young Fry Street Quartet was a triumph of ensemble playing.

1 / 2 ...... continue ...

2007年4月12日 星期四

Kimber Kable - IsoMike Tests : BIG DYNAMICS 動態王

BIG DYNAMICS「動態王 SACD示範級測示天碟

四聲道屏障定位錄音 供專業音響校訂使用
THIS DISC IS FOR PROFESSIONAL REVIEW ONLY
Use caution on first playing as some of the tracks do reach nearly 0bB
SEVERAL OF THE TRACKS MIGHT SCARE THE CATS!



REVIEW:

HI FI REVIEW (May 2007) 主筆: 馮春木

Kimble Kable開發的錄音技術

IsoMike屏障分隔系統

首次看見IsoMike錄音系統的巨大心形音響屏障板,是在Gramophone 2003 Award Issue的一篇報導。當時,心想:天啊,這個「大陣」好美!

我指的是視覺上。陰差陽錯,本公司還是到最近才收到採用lsoMike技術錄音的光碟。

lsoMike錄音系統,是美國高級發燒音響線材品牌公司 Kimber Kable開發的,他們引以為傲的錄音技術─又稱 lsoMike屏障分隔拾音系統。這是一個革命性的錄音系統,以多塊巨型的心形擋板分隔多支拾音咪進行定位收音,這設計是針對錄音時,聲音的互相干擾;該現象減弱原有音色的真實傳真度。

在進行四聲道錄音時,多支Newmann Ml50拾音咪會被安裝在四條架空枝架上由lsoMike擋板分開隔離。最大的心形的擋板在前方的拾音器間分隔開左右聲道;而蛋型擋板就分隔前後兩條聲道,小型的心形擋板作用是分隔開左右兩支拾音咪。每一塊擋板是用超過100多個小時搭建而成的複雜機械設計,當然其形狀和物料及擺位是經過多番實驗測試後才敲定的。大多數擋板是較易吸收中至高音頻率範圍內的聲響,不過較低的頻率聲響則較難吸收;lsoMike擋板的獨特的形狀在此發揮作用:低頻聲響抵達心型及蛋型擋板後,會沿看其表面,四方八面的游走,能量從而有效地消耗掉。

以上就是IsoMike的要訣:有效減除及阻隔外來多餘的聲音干擾,不需要的聲波不會「入咪」,讓拾音咪能更準確地接收每一個訊號細節,從此令錄音的定位層次感更準確,錄音現場的每個發聲點,在重播中準確無誤地忠實展現出來,並獲得一流的現場殘響感受;高、中音音色鮮明,低頻更富清晰度和線條感。將這組裝置局部拆除,立刻就是二聲道的IsoMike錄音系統了。

一系列的Kimbe IsoMike錄音,香港代理CNA Music取名「動態王」,實在貼切。

Ray Kimber 錄製時為增強動態表現,把錄音的電平設定得極低,情況類似十多年前Chesky的錄音。勿以為「低電平」就是全程「蚊滋咁細聲」,而是 (由於沒有用limitecompressor等限制天然動態的儀器)細聲時細到近乎不可聞,大聲時震耳欲聾!真正的發燒友都懂得欣賞這種錄製方式,因此只有如此,才能展現出現場一樣的真實感。據說,能夠有如此大動態,也跟lsoMike錄音系統的極低訊噪有極大關係。

lsoMike唱片的灌錄地點和人員,Ray Kimber就地取材,選了他的家鄉(猶他州)Weber州立大學的音樂廳,由該校師生又奏又唱。類型多樣化,從鋼琴獨奏到大型器樂協奏曲(鋼琴、木琴)都有,亦有吹管大樂隊、Drum Corps、合唱、古典室內樂、爵士樂,甚至電子音樂,真是式式俱備。這一系列名為"Tests"的碟,有一句話印在封面:「這張碟只供專業review用途」。我想有二重意義:一是效果極HiFi,二是旨在「聲音」表現不在音樂本身。最早的"Tests"碟收錄(多至)44段,Kimber收到feedback,發燒友認為太「短癮」,廠方從善如流,在最近出版的兩張 (Tests 2006Test2007A)俱「只有」17段,每一段的播唱時間相應長些。

學生演出的部份,由於是業餘,大家不要有太高的「藝術性」期望。但留意有一隊弦樂四重奏是專業的:Fry Street Quartet,他們是 Weber州立大學的「駐校藝術家」。因此凡舉是弦樂四重奏的選段,我聽得特別眉飛色舞!


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Hi Fi Review March 2007 - 主編: 劉志剛先生



HI FI REVIEW (March 2007) 主編: 劉志剛先生
CNA MUSIC 兩款德國新品

德國的High End Society創立於1982年,初時在法蘭克福搞show是沒有涉足做compilation CD的。後來因應需求,自行挑選一些不那麼「大路」的發燒製作,自行compile成只在展館發售的「天碟」。有一年出版的不是CD而是DVD (2003年,Volume 7)?

目下的Volume l0名為"Girl Talk",顧名思義,歌手/樂手均是女性。音樂類型不一,亦不是每cut都唱,有instrumental music(俗稱「純音樂」)。裏面的歌手有些你應份熟悉。不要告訴我你不識Sara K或Kari Bremnes或 Loreena McKennitt呀!

十tracks音樂來自八張CD,「冧莊」的兩張碟是Alana Levandoski的"Unsettled Down"和Eleanor McEvoy的 "YoIa" 。McEvoy的音樂充滿節奏感,如果你聽時不被牽動得擺腦搖頭,要不是你根本沒用心裝載,就是你套Hi Fi很有問題!Alana是我稱為「扁聲」的歌手,她不用金嗓子打動你,而是用實感真情,還有Rounder公司的靚錄音!

聽畢全碟,結論是:果是一張很適合擺show單位和發燒友自用的compilation,而由於許多是indie labels的製作,裏面的音樂你未必聽過,因此很有「發現好嘢」的喜悅。

接下來介紹一個予人清新感的德國組合。他們在200l年在大碟"Going Home"內重唱了麥當娜的"Like a Virgin",開始引起音樂界與發燒友注意。去年的新專輯"A LittleLoving"音樂造得更有分寸而創意不減。主音歌手Lisa Bassenge的聲音有點gilish,唱腔特別,有'country feel'又有點似香港的The Pancake(其實不算很相像,希望這比喻沒誤導)而聲樂能力高十皮,如果我是唱片公司宣傳部的人,我會叫她「歌詠精靈」。

"A Little Loving"的音樂路線,在香港大概會被歸為jazz吧?要知道這CD完全在柏林錄音、混音和製版,甚至摻入一首德語歌"Ohne Dich"(其餘為英語),而柏林正是 cabaret songs的勝地;我會說這CD是受歐洲流行音樂(包括當年極流行的cabaret)影響加上早已「佔領柏林」的美國音樂(包括鄉謠)影響的一個製作。裏面兩首由Lisa Bassenge與樂隊成員Paul KIeber (玩bass)聯手譜寫,都是高質音樂高級詮釋。連錄音也出色到極,很有立體感;聲音含有一種......挑逗性?令人越是聽越想繼續聽下去。我尤其喜歡那幾首伴奏「稀疏」的作品,譬如只用大牛筋伴女聲的"Why don't you do right(like some other men do)"。聽完後,副歌部份仍在腦際迴響: Get out of here! And get me some money too."既是Lisa唱功Show Quali,你也可以用來show自己套傢生的Quali。另一首"The thrill is gone"似把時間凝住:愛之逝去,令人啼噓。"This is the end , so why pretend,..."一下子被Lisa抓緊,進入了歌的情緒世界去。

另一首我喜歡的是"overload",exotic色彩豐富,如劉姥姥人大觀園。

這CD第一cut頭九秒冇聲,但不夠最末一首音樂完畢後 (2'43)CD機仍在「玩」(play)玩到五分幾鐘仍未停咁耐人尋味。原來有hidden track:從5'28開始,短曲一首,然而十分迷人。推薦這"A Little Loving"!





發燒女聲極限篇

發燒女聲極限篇
High Endition Vol.10 - Girl Talk
Monor Music ~ Lisa Bassenge - A Little Loving



2007年2月6日 星期二

FESTIVAL SON & IMAGE 2006 試音大師2006之『定位王』示範級測試天碟


FESTIVAL SON & IMAGE 2006 試音大師2006 之『定位王』示範級測試天碟


2006 加拿大蒙特利爾音響展覽會指定示範天碟

FSI是加拿大蒙特利爾每年均舉行的盛大音響展覽會,這是北美洲最具規模的大型音響展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各地著名音響品牌在這裡一展身手。「試音大師2006」是唯一榮獲官方授權及發行的紀念專輯,亦是會場內指定示範軟件。本專輯收錄來自發燒膽咪生產商「FIDELIO AUDIO」製作之精選歌曲12首與頻響測試聲段9首。隨CD內頁以圖案方式精簡獨立顯示每首歌曲之人聲及各種樂器的擺位,再加入揚聲器及皇帝位之位置配合,即可以讓聆聽者按圖索驥了解自己之音響器材的分析能力是否『夠班』,如果未能清楚分析出歌曲內各組樂器的位置,出版商建議閣下要重新調校器材之擺位或有需要升級現有的音響器材!



REVIEW:

AV Magazine Issue 238 dated 26-Jan-2007
主筆:火柴

大玩定位天碟 Festival Son & Image 2006

市面上有很多試機天碟,大部分都標榜 「高音更甜、中音更準、低音更勁」,亦有些標榜頻寬之闊,高低頻兩極之伸延廣,全部都只局限於音色和效果,大悶了,聽得多也有點兒厭倦,係時候轉玩新東西了。

兩聲道的音效平實一點也不平面,個人覺得兩聲道的音場效果一定比多聲道的好,多聲道的音場很像有點失實,閉上眼聽亦彷彿感覺到喇叭的存在,而兩聲道則相反,兩隻喇叭也可播出一種有層次的感覺。原來這種層次分明的音場效果也有試音碟可以測試到的。

音場與層次

FSI (Festival Son & Image)是加拿大蒙特利爾每年都舉行的北美最大規模音響展寬之一,而2OO6年推出了唯一一張紀念專輯《Festival Son & Image 2006》,作為會場的示範軟件。專輯中收錄了12首曲目,包括莫札特及李斯特等的著名樂曲,全部由發燒膽咪廠Fidelio Audio製作的精選,憑藉CD內頁的樂器位置和分佈圖,玩家可嘗試在播放中的音樂裡感覺樂器的位置與分佈是否相近,試出器材的音場定位和層次感,另外還有9段不同頻響,可試出高低頻伸延和頻率的準確性,玩味十足,比一般的試音碟更多樣化,而自己的器材卻敗於它的低頻頻響。




2006年12月5日 星期二

STS Digital - The Audiophile's Annual Reference

More details for this advertisment.

Please go to CNA MUSIC LIMITED official website




STS Digital - The Audiophile's Annual Reference
STS 611175, High-End Audiophile Test Demo SACD-Ninth Edition
STS 611172, An Acoustic Measurements Demo CD - All music recorded with Siltech Cable.
STS 611171, Acoustic Reference CD - All music recorded with Crystal Cable.
STS 611163, The ultimate Multichannel Demo SACD